亚搏亚搏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征信信息被“围猎”,怎么保护好你的“经济身份证”?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题:征信信息被“围猎”,怎么保护好你的“经济身份证”?

  新华社记者吴雨

  个人信誉陈述是每一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与请求借款、信誉卡消费等金融日子关系密切。近年来,征信信息重要性日益突显,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不过,因为个人征信信息里包括很多灵敏信息,已成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围猎”的方针。怎么保护好“经济身份证”?

  每年两次免费查询不要忽视

  北京市民王女士一开年就查询了自己的信誉陈述,发现陈述里记载了一家轿车金融公司上一年底曾查询过自己的征信记载。“那期间我在4S店借款买了辆新车,没想到信誉陈述这么快就显现出金融组织的查询记载。”王女士告知记者。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采纳多种办法,实在保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记者了解到,央行征信体系对信誉陈述每一次被查询状况都进行具体记载,个人可在“查询记载”中了解到“曩昔2年内何人何时出于何种原因”查询了信誉陈述,及时了解是否存在违规查询行为或信息走漏危险。

  “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自己的信誉陈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表明,大众应充分利用这两次免费时机,定时查询自己的信誉陈述,及时发现问题并向记载这笔事务的产生组织提起贰言。

  数据显现,2019年前11个月,个人信誉陈述自己查询共8482.6万次。其间,线下查询占比74%。人民银行在全国设有2100多个查询点,供给货台、自助查询机查询;部分金融组织网点、部分地区政务大厅也布设了自助查询机等。别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www.pbccrc.org.cn)可供给互联网查询,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则作为试点银行可供给网银查询。

  不过,专家提示,个人信誉陈述并不是查得越频频越好。王晓蕾表明,因为每次查询会被记载并在陈述里显现,假如一个人在借款前的一段时刻内频频查询个人征信记载,有或许被银行以为存在信誉危险而慎重放贷。

  “代查征信”“消不良记载”不要轻信

  上一年4月,交银世界信任有限公司因未经赞同查询个人信息和企业的信贷信息,被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处罚款人民币29万元。该公司项目经理沈某相构成侵略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4000元。

  依照相关要求,向征信组织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自己的书面赞同并约好用处。但一些金融组织在查询运用环节有章不循,办理不严,违规查询用户征信信息并出售获利,极大地侵害了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为此,央行从严加强征信体系用户办理,查漏补缺,加大接入组织违法违规本钱。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办理信息部总经理张淑丽介绍,在汲取一些侵略公民个人信息,尤其是盗卖个人征信陈述案子经验的基础上,金融组织加强了个人征信信息保护作业。

  近年来,不少人因轻信“花钱消不良记载”“代查征信”,遭受信誉卡盗刷、电话打扰等问题。对此,张淑丽表明,金融组织有严厉的体系流程和办理要求,监控征信查询行为,防备内外勾结违规删改征信信息。应谨防落入不法分子“消除不良记载”的骗局。

  只需及时还清欠款,每个人都有重建信誉记载的权力。王晓蕾介绍,现在个人信誉陈述只展现5年的逾期不良记载,自逾期欠款还清之日起保存5年,超越5年的不再展现。

  遭受“盗刷”“假车贷”可提出贰言

  最近,北京白领小希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之前她有一张信誉卡遭受境外盗刷,盗刷导致的逾期欠款给她的征信陈述留下“污点”,这一度让她十分着急。

  “其时我正在请求一张新的信誉卡,很怕受不良记载影响。”小希告知记者,她向发卡行中国银行提出了贰言,不久后不良记载便被消除,也顺畅办了新卡。

  近年来,银行卡盗刷、“假车贷”“假按揭”等事情时有产生,不少人忧虑此类状况会影响本身信誉陈述。王晓蕾介绍,个人以为自己信誉陈述上的信息有过错、遗失时,有权向征信组织或信息供给者提出贰言请求,并要求更正。2019年前11个月,央行征信中心共受理个人征信贰言请求4.9万笔,贰言回复率99.8%、贰言处理率99.6%。

  收到贰言后,征信组织或许信息供给者需在20日内进行核对和处理,并将成果书面答复贰言人。“假如有的贰言处理较为杂乱,需求必定时刻,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先做出阐明,在信誉陈述的‘自己声明’部分进行解说。”王晓蕾说。

  即使有不良记载,银行也不必定拒贷。工商银行办理信息部征信办理处处长赵星霖表明,银行是以科学的情绪运用征信陈述,不会看到逾期就不分青红皂白拒贷。银行往往会对征信陈述中各类信息进行归纳处理,比方经过模型规矩生成信誉评分,细微的逾期对分值影响有限,请求人仍有或许经过批阅取得银行信贷服务。

  专家表明,过错或过期的数据会影响顾客信贷事务的正常获取,也会对放贷组织危险办理带来晦气影响,征信数据质量需求个人、组织、监管一起保护。

赞( 954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亚搏 » 征信信息被“围猎”,怎么保护好你的“经济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