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藏寨,一场大雪把整个村寨装扮得银装素裹,似乎童话世界,招引许多游人前来打卡。这儿三面环山,四季美景如画。游人不只能住进藏式民居,品味藏餐,还能够与藏民一起跳锅庄、唱藏歌,感触民俗文明。
羊茸哈德村口。李宁 摄
羊茸哈德从前是典型的贫困村。乡民恩灯扬初告知记者,从前村子坐落在高山上,日子必需品都是靠人背马驮运进来。乡民日子不便当,还面临着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要挟。2012年,村子全体搬迁到山下河滨的平地上,河的另一边便是347国道。为了便当乡民进出,在交通运输部扶贫联络组的帮扶支撑下,县交通运输局为村里修了两座桥。依托便当的交通条件,乡民们组织起来开展民宿生意。
“最近,许多游客来到咱们这儿,除了吃美食,还去达古冰川体会冰雪项目,很热烈!”恩灯扬初说,桥通路畅,游人川流不息,民宿常常爆满,咱们的日子跳过越兴旺。
羊茸哈德藏寨的开展,是四川藏区脱贫攻坚的缩影。
四川藏区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单薄,“通路”是当地大众长久以来的期盼。自2009年起,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阿坝州小金、黑水、壤塘三县,2016年起添加甘孜州色达县。10年来,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65亿元,四川省累计投入15.4亿元。现在,小金、黑水、壤塘、色达四县的城镇和建制村悉数通硬化路,县城均有2条以上三级公路通道对外衔接。小金县已于2018年脱贫摘帽,其他三县已到达了摘帽规范。
色达县霍西乡五色海旅行路项目建造现场。 李宁 摄
“交通难县”变成“交晓畅县”
要想富,先筑路,脱贫攻坚第一步。
路修到哪儿,脱贫攻坚就完成到哪儿,老百姓的观念就改变到哪儿。在川西藏区,总能看到正在晋级改造的国道和建造中的桥梁、地道,交通设施不断提质晋级。
2019年6月,小金县一次性打捆投标3年交通定点扶贫项目18个。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小金县委副书记郑宇担任这些项目的推进作业,他常常跑到各个工地现场去观察开展状况。自2009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累计支撑小金县施行交通定点扶贫项目49个,累计出资3.22亿元,改造危桥21座,新建农村公路110公里。郑宇告知记者,跟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金苹果、高山玫瑰、葡萄酿酒、生态蔬菜、高原牦牛五大主导工业已初具规划。
正在建造的扎窝至红岩段地道坐落446省道。工程担任人、成都华川公路建造集团有限公司黑水项目部项目经理朱啸宇告知记者,从前从扎窝乡到黑水县需求1个多小时,地道修好后,20分钟即可。愈加便当的交通将有用带动黑水县农特产品出售及加工工业,串联起该县及其周边赤色文明遗址,构成一条赤色文明走廊。
在227国道壤塘友谊桥(川青界)至黑桥段公路改建工程现场,施工正在有序进行。该项目全长约105公里,估计2020年竣工。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赵煜民告知记者,2009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资金约9.5亿元,施行项目58个,交通条件的改进有用助力当地大众脱贫致富。
压路机、胶轮机有序施工,5.5米宽的沥青路面正在铺设,这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霍西乡五色海旅行路建造项目。项目担任人、色达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胡建英告知记者,近几年,色达大力推进“交通+旅行”项目建造,将打造一条大环线,衔接起东嘎寺等旅行景点。
据交通运输部挂职干部、色达县委副书记桂志敬介绍,自2016年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色达县以来,已投入资金1.8亿元,施行帮扶项目26个,当地路途晓畅率维护率均提高至100%。经过定点帮扶,色达建成通村公路约132.7公里、桥梁2座,完成134个建制村悉数通硬化路。
跟着路网逐步完善,路途通行才能不断提高,从前的“交通难县”现已或正在变成“交晓畅县”。
小金苹果。李宁 摄
从种口粮到开展经济工业
与黑水县的羊茸哈德藏寨相同,跟着交通条件不断改进,四川藏区乡民们现已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开展工业,致富奔小康。
小金县沃日镇木兰村有一条“二环路”,这条长约2公里的村路于2017年9月建成,连着350国道,在木兰村构成环线,路旁边是2000多亩苹果工业园。闻名的小金苹果便是经过这条工业路,销往全国各地。
“从前路不够好时,咱们首要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苹果不能当饭吃,出售也不便当,不敢多种。”木兰村党支部书记龙华贵告知记者,现在交通便当、销路不愁,村里的苹果栽培面积越来越大。上一年“十一”村里的苹果同享农庄开业,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只能够在这儿采摘苹果,还能够体会果林板屋、乡乡民宿等特征服务。
在壤巴拉觉囊唐卡传习所,学员们专注创造。记者 李宁 摄
在壤塘县中壤塘乡壤巴拉觉囊唐卡传习所,上百名藏族青年在这儿学习觉囊唐卡、唐卡堆秀、雕塑和藏香制造等技艺。凭借“藏羌彝文明工业走廊”方针盈利,当地政府将觉囊唐卡、梵音古乐、南木达藏戏等打包成“觉囊文明”大品牌全体开展。
赵煜民介绍,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帮扶下,壤塘县继续推进“交通+旅行”深度交融,让文明走出去、游客走进来。2019年年末,壤塘县完成了227国道壤塘友谊桥至黑桥公路主体工程,打通了旅行黄金通道。近两年来累计出资4600万余元,完成了中壤塘景区过境公路和画家村公路,助力壤巴拉文明旅行景区成功创立国家AAA级景区。现在,环绕藏香、藏茶、藏药、石刻等非物质文明遗产,壤塘县建成了27个非遗传习所,2000余名青年在那里从事非遗的生产性维护、活态化传承作业,其间来自贫困家庭的有600多名。
沿着548国道行进,记者来到色达县金实生态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坐落旭日乡江达村,海拔3600米,首要运营马铃薯、西红柿、冬瓜、萝卜、白菜、绿心蚕豆等高原生态蔬菜,以及草莓、西瓜、哈密瓜等高原生果。“自2016年公司建立以来,咱们一步步走上正轨。假如没有现在的交通条件,咱们的产品很难卖出去。”该公司担任人杨蕗涓说。
桂志敬告知记者,2016年,交通运输部将色达归入定点扶贫县,每年投入6000万元定点扶贫资金,支撑色达县新建农村公路382.3公里、桥梁3座,全县通车总路程到达2260公里。
从种口粮到种苹果、高山玫瑰,到酿制葡萄酒、开展旅行,从自给自足到开展商品经济、构成规划工业,四川藏区脱贫攻坚的脚步走得越来越稳。
记者 彭燕 连萌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