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搏亚搏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为了仅剩的3名村庄孩子 “竹筏教师”渡江通勤

  为了3名村庄孩子 “竹筏教师”渡江通勤

  为了仅剩的3个学生,肖运琦挑选留在三江小学

  每天上午7点半,肖运琦都会按时出现在家门口邻近的渡头,驾着自己的一片竹筏慢慢驶向斜彼岸。迎候他的除了向阳,还有3名年仅7岁的学生。

  曩昔一年,肖运琦一个人坚持在江西赣州市赣县区大埠乡三江村教育点,为校园仅剩的3名学生担任“全科”教师。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科学……每天六节课,都由肖运琦一个人教育,“但凡城里孩子学的东西,都会组织给孩子们上课,不能让孩子们落后。”

  一个教师和他的三个学生

  2019年12月31日下午4点半,肖运琦刚刚放学回到家中。从校园到家里,他需求通过一段十分特别的旅程。“咱们这个村横跨桃江两岸,校园正好在河彼岸,所以每天都得划着竹筏去上学。”

  据肖运琦介绍,他地点的校园名为三江教育点,是三江村仅有的校园。2006年,当地新建了一座水电站,坐落电站上游不远处的三江村自此成为库区的一部分,不少乡民因而举家外迁,村里的常住人口开端急剧下降。“之前校园差不多每个年级有三四十个学生,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少,等2018年秋季开学,就只剩余3个一年级新生了:钟兆国、钟兆贵、钟可馨。”肖运琦说,3个孩子入学时只要6岁多,“孩子还太小,并且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外出打工,都在村里,仍是留在身边上学比较便利。”

  谈起划竹筏上班一事,肖运琦说,新近没有建电站的时分,村里乘着竹筏出行的状况仍是挺常见的,后来建了电站后,水面加宽,划竹筏的人略微少一点,“但这个是从小就会划,轻车熟路的,也很便利。”

  他介绍,假如不必竹筏,自己就得绕道去校园,路上或许需求40多分钟,但凭仗一片竹筏,差不多15分钟自己就能到河对面。“每天7点半按时到河滨,然后划着竹筏渡河,15分钟后,就能到对面渡头。固定好竹筏,上个小坡,就能到校园了。”肖运琦说,一开端自己每天只能手动划着竹筏渡河,后来乡里看到出行不便利,就帮配了一个汽油推进器,有了这个助力,自己再渡河就省力多了。

肖运琦每天划竹筏渡江上下班

  一家两代人一起的据守

  事实上,肖运琦并非一直在三江教育点任教。他介绍说,1998年,时年21岁的自己通过查核、组织,正式成为一名村庄教师。三江小学是其作业的第一个校园,但尔后,他连续辗转到其他几个山区小学任教。

  2018年秋季开学前,三江小学仅有一位教师、肖运琦的堂兄肖运来退休,校园面对没有教师的为难境况,得知此事,肖运琦自动请缨,再次回到三江小学,开端了自己校长、教师、“炊事员”等多重人物“一肩挑”的日子。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科学……每天六节课,都由肖运琦一个人教育,“但凡城里孩子学的东西,都会组织给孩子们上课,不能让孩子们落后。”也因而,即使遇到家里有事或许身体不舒服,肖运琦也不敢请假,生怕自己一请假,孩子们就得缺课。

  他回忆说,当年之所以挑选做教师,其实源于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我父亲生前便是山村教师,干了一辈子,1998年被确诊患了癌症。弥留之际,父亲吩咐我说,山里孩子上学不容易,期望我能接替他持续干下去。其时我对做教师也挺有爱好,于是就加入了教师职业。”

  这一坚持,便是21年。2012年,他还获得了江西省教育厅颁布的“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对学生优异率100%“很满足”

  现在,立刻又迎来期末,肖运琦也要为孩子们的考试做准备,“期末是全乡联考,卷子都是一致的,中心校园会组织两个监考教师过来。”

  他对孩子们的成果很有决心,“学生少吧,上课就比较费劲,每门课都需求备课,但批卷子、批作业就比较轻松。并且孩子们会便是会,不会便是不会,也比较好把握。我这几个学生都很听话,上学期期末,孩子们就考得很好,优异率都是100%,均匀成果也都在90分以上,我很满足。”

  而学生家长钟庆海也对自己孩子的这位“全科”教师很满足。“我和肖教师年纪相差不了几岁,小时分都是三江小学的同学。现在我的小儿子又在他的班上上课,肖教师特别仔细,教育水平也信得过,咱们家长都很定心。”除了学生家长的身份外,钟庆海也是三江村的村书记,他说,关于村里来说,能有一个教师乐意据守,的确是便利了许多,村里也都十分感谢肖教师。

  钟可馨的妈妈说,自己家就在三江小学边上,所以一开端更期望孩子在家门口上学。她表明,比较之前,孩子去上学后,回来显着更明理了,会自动帮家长干家务,写作业什么的也都很自觉。

  文/本报记者 孔令晗

  供图/《赣南日报》记者 刘青

赞( 912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亚搏 » 为了仅剩的3名村庄孩子 “竹筏教师”渡江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