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1月7日电(记者 林波 通讯员 王舜毕)1月7日,宁波海事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初次向社会发布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司法维护情况白皮书。
浙江是海洋大省,得天独厚的港口、渔场、滩涂及海上景色带等资源组合优势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供给了重要的资源依托。
海洋环境资源审判具有民事、行政、刑事彼此穿插的特色,审理起来较为杂乱。
近五年来,担任浙江海洋环境维护司法审判的宁波海事法院依法审理触及入海污染源、海洋生态危害、石油走漏等引发的胶葛79起。其间因油污或其他有害液体防治产生的费用胶葛29件,因损坏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公益诉讼案子3件,涉海洋生态环境海事行政案子44件,因损坏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刑事案子3件。
据了解,为应对近年来涉海洋生态环境案子上升显着情况,该院立异展开环境资源审判机制专门化探究,组成专业合议庭审理因油污防治产生的费用胶葛,依法优先保证海事部分清污费用。
此外,该院探究海域运用非诉履行裁执别离形式,经过处理非诉强制履行案子,依法支撑行政主管机关对违背海洋环境维护法律法规,损坏海洋环境和生态资源的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助力浙江海洋生态资源及环境维护作业。
据该院常务副院长章青山介绍,宁波海事法院作为我国首家海事刑事案子统辖试点法院,依法对沈大勇等18名被告人涉嫌不合法收买、运送、出售宝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3起刑事案子行使统辖权并高效审结,对海洋环境资源违法的冲击起到有力的震慑,“着力发挥公益诉讼准则在海洋环境维护中的效果,妥善审结全国首例海洋珍稀生物维护的查看民事公益诉讼案子。”
据了解,该白皮书还结合海事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主张。比方产生油污走漏时,海事主管机关采纳的清防污措施的性质及求偿途径不明确,直接决议了清防费用的特点及职责承当,影响了相关清防污单位作业的积极性,应加强研究处理。(完)